高瓴、易方达、睿远、迎水跑步入场,下一个隆基股份就是它
周末重磅会议明确了八项重点任务,其中第8项指出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利好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今天新能源汽车概念股大面积涨停,宁德时代上涨12%,市值突破7000亿,带领创业板指冲击前高。
除了新能源汽车,光伏和风电板块表现也不错,光伏龙头隆基股份涨停。
一、大佬入局光伏行业
隆基周末发了个公告,股东李春安将手里的2.26亿股转让给高瓴资本,占总股本比例6%,转让价格70元,交易金额达到158亿。
高瓴资本今年持续加码新能源产业,先后投资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宁德时代、恩捷股份,参与通威股份定增。
隆基是光伏单晶硅片龙头,高瓴应该是看中其长期成长能力,以今天收盘价来计算,目前已盈利20%。
上周一的文章《大事件!光伏VS风电,未来谁更有机会》,作者提到光伏未来的成长潜力大于风电,主要是技术不断升级,未来发电成本将越来越低,甚至远低于火电、水电等传统电力。
机构预测,不考虑海外市场,未来10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80-100GW,是现在的3倍。
二、隆基的“小弟”通威股份
此前通威搞了个60亿定增,发行价格28元/股,锁定期为6个月,迎水投资、易方达基金、高瓴资本、大成基金、睿远基金等机构纷纷抢购。
高瓴资本认购5亿,睿远基金认购2亿,迎水投资认购2亿,易方达基金认购3亿,大成基金认购12亿。
以今天的收盘价来计算,目前收益超过20%,大机构的 “虹吸效应”很强。
相比隆基,通威走的是全产业链方向,从上游的多晶硅料、单晶/多晶硅片,到中游的单晶/多晶电池、光伏组件、逆变器,再到下游的光伏电站,最大的优势是成本。
通威股份是“半路出家”,形成了“农业+光伏”两大业务,2019 年农牧业务营收占比51.2%,光伏业务占比48.8%。
2019年,通威多晶硅产能8万吨,位居行业第二,市占率达15%;单电池片产能20GW,位居行业第一,市占率10%。
在硅料领域,通威多晶硅平均成本仅40元/kg,位于国内物价多晶硅企业中最低水平,毛利率也位同行最高。
电池片领域,2019年通威电池片非硅成本0.23 元/W,远低于同行平均成本的0.31元/W,目前国内近50%产能非硅成本高于0.30元/W。
公司电池片成本优势明显,多数型号电池片的非硅成本均已降至0.21元/W 以下,并计划在未来实现PERC产品非硅成本降至0.18 元/W以下。
电池片毛利率维持在20%左右,明显高于隆基股份、爱旭股份等一线电池片厂商。
光伏发电主要看转换效率,目前单晶硅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提升至20%以上,多晶硅的光电转换效率提升至18%以上。
市场更认同单晶硅的成长潜力,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优势越来越明显。
单晶取代多晶、N型取代P型是光伏电池发展的必然趋势,N 型电池尤昂成为下一代主流技术,主要包括异质结、TopCon等技术。
TopCon转换效率可达22.5%-23%,异质结(HIT)的转换效率可达23%-24%,效率高于PERC,但成本较高,性价比与PERC存在较大差距。
目前政策要求单晶硅电池新建产能转换效率大于23%,投资强度不低于 900 万/亩;但2019年PERC的平均转换效率为22.3%,投资强度仅为240-800万/亩。
在此新规下,电池企业更青睐满足23%转换效率、投资强度大于900万/亩的新型电池技术,如TopCon、HIT。
通威是国内较早布局单晶PERC电池片的企业,三个产能单晶料比例均达到90%;N型料方面,每月可向市场提供最高近1000吨的N型料。
通威目前电池片主要产能PERC电池,此外还布局了PERC+、TopCon两种新技术,目前TopCon 技术已经有较为成熟的设备。
积极布局异质结技术,拥有成都、合肥两条异质结试验线,最高转换效率已突破24.6%。
根据通威的产能规划,2020-2023年,预计每年新建多晶硅产能约7万吨,电池片产能约 20GW,到2023年实现多晶硅产能22-29万吨,电池片产能80-100GW。
届时多晶硅产能市占率将达到30%-35%,电池片产能将达到23%-27%。
参考研报:兴业证券《成本技术领先,硅料电池双龙头尽显》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我们主要是罗列出上市公司的核心逻辑供投资者参考,而不是让大家直接买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