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加载中 ...

华夏银行高溢价定增“难产”,三年前的增发“套住”大股东

时代财经 · 2022-06-27 17:02

本文来源:创业圈 作者:余坤

文|记者余坤

近日,北京市委第一巡视组向华夏银行党委反馈巡视“回头看”情况。巡视组领导指出,华夏银行(600015.SH)在加快不良资产处置、推进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核心竞争力不足、贷款管理有漏洞、治理体系建设有短板、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存在利益输送风险等问题。

华夏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民吉表示,巡视组指出的问题切中要害,提出的整改要求明确具体,华夏银行党委诚恳接受,并将组织带领全行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认真对照、深刻领会,坚决抓好后续整改落实。

近年来,华夏银行频繁遭到监管处罚。据不完全统计,今年5月,华夏银行及相关责任人累计被监管罚没1032万元;去年5月,该行因违规使用自营资金、理财资金购买该行转让的信贷资产等违法违规行为,收到银保监会开出的9830万元巨额罚单,刷新去年上半年银行机构被罚金额的最高纪录。

自去年5月披露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以来,华夏银行的定增计划迟迟未能落地。今年4月30日,该行发布《关于延长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股东大会决议有效期及授权有效期的公告》称,此次发行方案的有效期延长12个月。在此之前,该行已向证监会回复了定增反馈意见,但截至目前仍无进展。对于此次定增的具体进展,华夏银行相关人士未立即回复记者的询问请求。

今年2月,华夏银行公告了执行董事、行长张健华辞职的消息,在董事会聘任新任行长及其任职资格获核准前,董事长李民吉代为履行行长职责。如今已过去数月,华夏银行新行长仍没有到位。6月13日,该行回复投资者称,该行董事会指定由董事长李民吉代为履行行长职责,后续将根据法定程序推进相关工作。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对记者分析称,如果上市公司的定增未获批准,一般来说可能有几方面的原因,比如上市公司自身存在潜在风险,定增存在信息披露不完整或定增条款不符合规定等情形。

高价定增争议重现

定增预案发布一年多,华夏银行的增资计划何时落地仍不明朗。

今年4月30日,华夏银行公告称,该行的发行准备工作正在积极稳妥推进中,本次发行已取得银保监会核准,尚需取得证监会核准后方可实施。鉴于获得前述核准及后续实施发行尚需一定时间,该行董事会同意将发行方案决议有效期和对董事会办理发行相关事宜的授权有效期自前次有效期届满后分别延长12个月。

实际上,这份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去年5月就已公告披露。预案显示,华夏银行本次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不超过15亿股A股股票,募集不超过200亿元资金,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该行的核心一级资本。

对于发行价格,预案显示将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普通股股票交易均价的80%,与本次发行前公司最近一期末经审计的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每股净资产值的较高者。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该行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每股净资产为15.76元,远高于该行目前5元左右的股价。这意味着,如果此次定增实施,增发价格将是目前市场价格的3倍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从时间上来看,与华夏银行2018年完成的一次定增相比,这次定增显得有些“难产”。2018年9月,华夏银行公布定增预案,拟向首钢集团、国网英大和京投公司发行不超过25.65亿股。定增预案公布后不久,银保监会和证监会先后核准了华夏银行的定增申请,2019年1月,该行定增顺利落地,累计募集资金292.36亿元。从披露预案到落地,耗时不过4个月。

实际上,那也是一次在市场上颇具争议的高溢价定增,彼时华夏银行股价在7.5元左右。其中,京投公司当时以11.40元/股的价格,耗资149亿元认购华夏银行13.07亿股,认购数量是三家股东里面最多的,因此成为该行第四股东。

然而,大股东主动“吃套”参与高溢价定增并未促使华夏银行的股价回暖。近三年来,华夏银行股价连续下跌。今年6月24日,华夏银行收报5.14元,总市值790亿元,市净率仅为0.33。

华夏银行的股价一路下跌,让2018年参与定增的三家股东损失惨重。若以目前的股价计算,即便加上近三年的分红,京投公司在这项投资上浮亏超过60亿元。

参与此次定增的另外两个大股东首钢集团、国网英大,同样在账面上浮亏。这些股份还不能上市流通,其限售期为5年,解禁时间为2024年1月。

基金持股数据显示,基金机构正在减持华夏银行。2021年末,171家基金合计持有该行1.49亿股,持股市值8.32亿元,但到了今年一季度末,仅剩9家基金持有该行410.68万股,持股市值降至0.23亿元。

在今年5月举行的华夏银行2021年度业绩交流会上,有投资者表示,华夏银行股价偏低且长期破净,导致近年部分中小投资者损失惨重,没有享受到公司发展的成果。李民吉回应称,该行高度重视市值管理,也十分关注股价走势。受宏观经济整体下行、疫情等因素影响,银行股整体估值和该行估值目前均处于较低水平。在此情况下,该行将积极应对宏观形势变化,持续改善经营管理,努力提升发展质效和盈利能力,提升公司价值。

董事长代行行长职责已数月

今年2月,华夏银行管理层出现重要变动,在任5年的行长张健华因工作变动辞去相应职务。在聘任新任行长及其任职资格获银保监会核准前,该行董事会指定李民吉代为履行行长职责。截至目前已有4个多月,新任行长仍未到位。

公开资料显示,李民吉出生于1965年,2017年4月开始担任华夏银行董事长。此前,他曾任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董事、常务副总经理;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任中国信托业协会副会长,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

面对资产质量管控的严峻挑战,李民吉在2019年年报中曾以三个“前所未有”表明了华夏银行改善资产质量的决心。截至2021年末,华夏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77%,同比下降0.03个百分点,但在9家A股上市股份行中仍高居第二。

在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的背后,是华夏银行近年来进行了大量的核销。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华夏银行分别核销不良贷款357.85亿元、299.39亿元、234.35亿元。

尽管核销力度较大,但华夏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仍在增长。2021年末,该行不良贷款余额为390.73亿元,同比增长10.97亿元,其中,个人贷款不良余额114.55亿元,同比增长16.71亿元,增幅17.08%,远超该行个人贷款规模9.38%的增速。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季度末,华夏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0.02个百分点,达到1.75%,而不良贷款余额则继续上升10.75亿元,达到401.48亿元,上升幅度已经接近2021全年。

华夏银行面临的另一问题便是营收增长趋缓。2021年,华夏银行实现营业收入958.70亿元,同比增长0.59%,增速为近十年来最低。今年一季度,该行实现营业收入240.00亿元,同比微增1.65%。

分地区来看,华夏银行东北地区是营收占比最低的,同时也是华夏银行唯一亏损的地区。2021年,该行东北地区实现营业收入16.01亿元,同比下降18.57%,实现营业利润-11.54亿元。记者注意到,华夏银行东北地区的不良率为4.04%,较2020年有所下降,但仍为该行贷款风险最高的区域。

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华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偏低。银保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3.82%,同比增长0.22%,同期华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2.82%,同比下降0.26%。

中诚信出具的最新评级报告指出,作为上市银行,华夏银行具有较为多元化的资本补充渠道,近年来该行不断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以及发行优先股、二级资本债券和永续债补充资本,但由于资本内生能力有限且业务规模的不断增长对资本产生消耗,面临一定的资本补充压力。

在资产质量、营收增长、资本充足水平的三重压力下,李民吉治下的华夏银行能否顺利完成此次定增,值得关注。

离开华夏银行后,博学的张健华重返他一直熟稔的学界。这位央行前研究局局长回到五道口,出任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发展与监管科技研究中心主任。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载
文章
2022
06/27
17:02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