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加载中 ...

2023影视院线回暖报告:三线及以下城市潜力释放,国庆档有望破40亿记录

时代财经 · 2023-09-28 20:36

本文来源:时代商学院 作者:毕肖磊

来源|时代商学院

作者|毕肖磊

编辑|陈佳鑫

伴随暑期档电影票房破历史记录,国内影视院线行业彻底宣告复苏。

自2019年全国电影票房创下历史新高后,该成绩已连续三年未能突破,今年暑期档的强势表现,让业内看到年度票房再创新高的希望。

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中国内地电影票房规模达427.63亿元(不含服务费,下同),同比增长75.28%,规模已超2022年全年水平,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5.19%。其中暑期档居功甚伟,档期内全国票房达206.2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25.72%,创下历史新高。

影视院线行业上市公司业绩也强势复苏。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A股影视院线板块上市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共计197.06亿元,同比增长16.66%;实现的归母净利润共计15.68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并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9.05%;其中多家企业营收大幅增长并扭亏为盈,但仍有部分企业业绩反而出现下滑,在行业整体向上的背景下,企业业绩增长分化显著。

基本面复苏也带动股价逆势上涨,在今年沪深300指数累计下跌4.70%的背景下(截至9月28日,下同),影视院线行业(申万二级)指数逆势上涨6.50%,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11.20个百分点;同期行业指数的20只成分股中,有15只股票股价上涨,5只下跌。

其中,累计涨幅最大的为上海电影(601595.SH),年初至今累涨98.18%;其次为奥飞娱乐(002292.SZ),累涨73.18%;唐德影视(300426.SZ)、幸福蓝海(300528.SZ)、中视传媒(600088.SH)分别涨47.32%、31.27%、29.25%;累计跌幅最大的为*ST美盛(002699.SZ),下跌45.01%。


市场表现:暑期档票房破纪录,三线及以下城市潜力释放

1.1票房明显复苏——前八月票房超去年全年,暑期档破纪录,下沉市场释放潜力

今年以来,国内电影票房市场呈现明显的复苏趋势,票房规模、影片供给、观影人次及场均人次等指标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较大增幅,与2019年同期相比差距进一步缩小,其中6—8月的暑期档票房表现尤为突出;从趋势来看,三线以下城市观影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成为票房复苏的X因素。

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今年1—8月,国内电影票房规模累计达427.63亿元,同比增长75.28%,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5.19%。累计票房达到影史第三位,仅次于2018年与2019年同期。

影片供给方面,今年前8个月上映影片数量达到321部,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长37.18%,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6.69%;观影人次共计10.03亿人次,同比增长73.36%,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4.10%;场均人次为11.58人/场,同比增长45.1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1.90%;票价方面,今年前8个月的平均票价为41.64元,同比增长7.15%,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11.85%。

暑期档表现尤为亮眼,今年6—8月的国内电影票房规模达到206.2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25.72%,同时超越了2019年同期177.79亿元的票房纪录,创下暑期档新的历史票房记录。

观影人次方面,今年暑期档共计5.05亿人次进入影院观影,同比增长115.84%,同样超越2019年同期的5.02亿人次;场均人次达到14.58人/场,同比去年暑期档增长85.26%,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6.81%;共有142部新片上映,同比增长46.39%,不及2019年同期的167部。

从地域来看,三线及以下城市票仓重要性愈发凸显。拓普数据显示,今年暑期档,三线城市贡献了38.5亿元票房,在全国暑期档票房中的占比达到18.7%,超出一线城市1.5个百分点,继2022年之后再次成为暑期档第二大票仓。三、四、五线城市票仓贡献票房合计占比为36.5%。

2019年同期,三线城市的票房为30.0亿元,占比为16.9%,落后一线城市2.7个百分点,为当年度暑期档第三大票仓。三、四、五线城市票仓贡献票房合计占比为33.2%;与2019年相比,今年暑期档一、二线城市票仓票房占比分别下降2.4个、0.9个百分点,三、四、五线城市票仓则分别提高1.8个、1.0个、0.5个百分点。

具体到暑期档,今年暑期档三、四、五线城市票房与2019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8.5%、26.1%、27.3%,一、二线城市票房则分别增长1.6%、13.8%。受公共卫生事件影响,2022年暑期档一线城市暂停1个月以上的影院比例达到43.1%,其第二大票仓地位因此被三线城市抢占,但在今年城市生活从疫情影响中复苏之后,该地位并未扭转,表明三线及以下城市票仓的观影潜力得以持续释放。

1.2国产片表现强势——“以质为王”叠加“高话题度”,“档期依赖症”仍难解

从影片类型来看,国产片表现突出,数量供给、票房贡献均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进口分账片与进口买断片表现较疫情前下滑明显;尤其在暑期档期间,以国产片为主导的趋势愈加明显,进口片表现与疫情前相比进一步缩水。

拓普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上映的321部新片中,国产片数量达到263部,同比增长34.87%,超过2019年的245部;进口新片数量为58部,较去年同期的39部增长明显,但较2019年的87部仍存在不小差距。

从票房表现来看,今年前8月的国产片票房累计为353.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6.56%,较2019年同期增长40.43%;进口分账片票房累计为52.0亿元,较2019年同期减少66.77%;进口买断片票房累计为21.1亿元,较2019年同期减少47.64%。

暑期档期间国产片票房表现抢眼,拓普数据显示,今年暑期档上映新片数量为142部,影片供给与疫情前相比仍有差距,2018—2019年暑期档上映新片数量分别为175部、167部;其中今年暑期档国产新片数量达到123部,不及2019年同期的138部,但票房却较2019年同期增长60.02%,达180.5亿元。

进口片表现明显逊色,拓普数据显示,今年暑期档进口新片数量只有20部,较2019年同期减少31.03%,而票房却较2019年下滑60.56%,仅为25.4亿元。

具体影片方面,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今年1—8月国内票房前十影片中只有《速度与激情10》一部进口影片,累计票房为9.84亿元,排名第十;暑期档票房前十影片中只有《变形金刚:超能勇士崛起》一部进口影片,累计票房为6.55亿元,排名第八位;今年1—8月共有9部影片累计票房达到10亿元以上,均为国产影片,其中5部在暑期档上映。

万达电影(002739.SZ)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传统进口片受众的消费习惯因疫情受到一定影响,加上部分进口片叙事手法传统,观众审美疲劳,和国产片质量逐步提升,是进口片票房不佳的主要原因。

从票房占比来看,今年暑期档影片中共有4部累计票房达到20亿元以上,票房继续呈现向头部优质影片集中的趋势。其中《孤注一掷》、《消失的她》累计票房超过30亿元,分别为35.26亿元、35.23亿元,《封神第一部》、《八角笼中》累计票房分别为24.81亿元、22.04亿元;四部影片票房累计为117.34亿元,在档期累计票房中的占比达到56.90%。

从影片热度来看,《孤注一掷》、《消失的她》均呈现“高话题电影”的特点,影片预热及上映期间两部影片贡献的抖音热点榜TOP3话题分别为38个、37个,官方抖音点赞累计分别为2.1亿、1.2亿。

从票房分布来看,万达电影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春节档、端午档票房均为历史同档期第二,五一档票房为历史同档期第三,市场对档期的依赖性较去年有所缓解,但仍然较高;拓普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非档期票房占比为49.8%,较去年同期提高7.9个百分点,与2021年持平,但较2019年减少7个百分点。

河南某影城经理告诉时代商学院:“今年《消失的她》、《孤注一掷》这几部电影呈现接力的状态,导致暑期档热度一直不错。但暑期档一过,现在每天卖出去的票就只有二三十张。”就国内院线市场档期依赖性较强的现象,他认为“还是跟影片排档有关,大片不愿意在非档期上映。”


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修复,分化仍较明显

2.1行业整体业绩——上半年扭亏为盈,下半年业绩增速有望再拔高

截至目前,A股影视院线行业(申万二级)20家上市公司均已发布半年报。受益于上半年院线市场的整体复苏和暑期档前期的良好表现,多家上市公司扭亏为盈,基本面快速修复。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A股20家影视院线上市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共计197.06亿元,同比增长16.66%,但仍不及2019年上半年的251.5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共计15.68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去年上半年共计亏损2.52亿元。归母净利润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9.05%。

深圳万达院线某市场工作人员向时代商学院表示,今年上半年深圳万达组织了比较多的观影活动,而去年上半年疫情影响还比较严重,活动相对不多,市场景气度的恢复可见一斑。

具体来看,20家影视院线上市公司中,今年上半年有11家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除光线传媒(300251.SZ)外,其余10家营收同比增长率均超10%;其中,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最多的为北京文化,同比增长率高达911.19%,该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6亿元,去年同期为0.13亿元;中国电影(600977.SH)、上海电影(601595.SH)、幸福蓝海、华谊兄弟(300027.SZ)上半年营收的同比增长率均超50%,分别为87.95%、66.47%、62.76%、59.93%。

另外9家上市公司则出现营收倒退,其中2家公司营收同比减少50%以上,分别为*ST美盛、欢瑞世纪(000892.SZ),分别同比减少52.47%、73.31%。

净利润方面,今年上半年有10家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实现10%以上的同比增长,其中7家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率超过100%;具体来看,中国电影今年上半年的归母净利润为3.60亿元,同比增长1684.56%,归母净利润增速最高;其次为中视传媒,该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05亿元,同比增长910.77%。

另有9家公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其中百纳千成、欢瑞世纪、博纳影业、中广天择(603721.SH)、*ST美盛归母净利润亏损幅度放大。

从上述具体公司的表现来看,在影视院线行业整体复苏的背景下,依然有较多公司营收及净利润同比下滑,且龙头公司与底部公司业绩表现差距较大,业绩分化显著。

行业集中度也仍处于较高水平。从具体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行业内营业收入在20亿元以上的只有2家,分别为万达电影实现营收68.69亿元,中国电影实现营收28.57亿元,两家公司营收占20家公司总营收的比例近50%;此外,营业收入在10—20亿元之间的有4家,另有10家公司营业收入不足5亿元。

净利润方面,今年上半年共有11家公司实现盈利,其中7家归母净利润在1亿元以上,排名前三的企业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1.35亿元,占20家公司归母净利润总额的比例为72.39%;依然有9家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2家公司亏损超过1亿元,分别为华谊兄弟、博纳影业。

分季度来看,受档期效应影响,上半年影视院线板块上市公司业绩在单季度方面呈现分化的特点。今年一季度,在春节档加持下,20家上市公司共计实现营业收入109.94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0.04亿元;而在二季度,板块内20家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87.11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5.65亿元,均不及第一季度水平。

2.2重点公司分析——中国电影成“爆款制造机”,博纳影业由盈转亏

在院线影视市场趋向于热门档期及头部影片的马太效应下,行业内上市公司业绩表现也随之分化,龙头公司的修复速度优于行业整体。

万达电影上半年业绩表现突出。财报显示,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8.69亿元,同比增长39.10%;归母净利润4.2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72.75%,实现扭亏为盈,去年上半年为亏损5.81亿元。上半年万达电影的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在行业内20家上市公司中均为最高,上半年累计市场份额达16.8%,连续14年位居国内首位。

从票房成绩来看,上半年万达电影的国内影院实现票房36.5亿元,同比增长49.7%,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3.5%;观影人次为0.88亿,同比增长54.4%,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6.4%;影片投资、制作与发行方面,该公司参与投资的《流浪地球2》、《熊出没:伴我熊芯》及暑期档电影《热烈》、《孤注一掷》均在票房层面表现良好。

中国电影上半年的业绩规模在行业内仅次于万达电影,财报显示,该公司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共计28.57亿元,同比增长87.95%;归母净利润共计3.6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684.56%。

从票房表现来看,拓普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电影的院线业务实现票房50.18亿元,在国内上市院线中位居第一,其次为万达电影的46.14亿元。上半年中国电影新建影院数量为64家,排名第二的万达电影为40家;另外,上半年中国电影出品影片实现的累计票房也在行业内成绩最好。财报显示,上半年该公司主导或参与出品并投放市场的电影共20部,累计实现票房146.71亿元,占同期国产电影票房总额的73.56%;

影片制作方面,春节档票房前三《流浪地球2》由中国电影主投出品,《满江红》、《熊出没·伴我“熊芯”》及五一档票房冠军《人生路不熟》均由中国电影参投出品;另外,暑期档票房冠军《孤注一掷》,及《长安三万里》、《热烈》等影片也均由该公司参投出品,《消失的她》由该公司参与发行。

博纳影业上半年实现营收8.50亿元,在影视院线板块排名第7,同比减少42.31%;归母净利润为-2.65亿元,同比大幅减少212.22%,录得板块内20家上市公司最大亏损;财报显示,上半年该公司业绩下滑的原因主要系投资影片与去年相比量级不同,表现未及去年同期。

上半年,博纳影业主投主控了《无名》、《别叫我“赌神”》2部影片,参投了《风再起时》、《长空之王》2部影片,共实现票房18.66亿元;去年同期,该公司主投主控的影片《长津湖之水门桥》实现票房40.67亿元,为2022年度票房榜冠军。


后续展望:国庆档影片供给端充足,票房有望破40亿记录

“史上最强暑期档”之后,国庆中秋双档将至,在去年同档期受疫情影响的低基数上,2023年国庆档有望接力暑期档延续院线市场强劲复苏的趋势,年度票房也有望打破2019年保持至今的记录。

从历年国庆档表现来看,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2014年国庆档期票房正式迈入10亿时代,2014—2018年(除2017年外),国庆档期累计票房在10亿—20亿元之间波动,票房冠军成绩均在5亿—7亿元之间;2017年国庆档为该时间段内峰值,该年度国庆档延续了暑期档《战狼2》引发的观影热潮,累计票房达24.95亿元,票房冠军《羞羞的铁拳》成绩达到12.57亿元。

2019年,国庆档票房进入40亿时代,2019—2021年同档期票房分别为41.56亿元、36.38亿元、40.68亿元,档期内大盘由喜剧类影片主导变为主旋律影片主导,2019年和2020年国庆档均出现2部10亿元量级票房的电影,2021年国庆档冠军《长津湖》票房达到29.79亿元;受疫情影响,2022年国庆档累计票房只有13.71亿元,票房冠军《万里归途》成绩不足10亿元。

去年国庆档低基数叠加今年暑期档观影热情的延续,2023年国庆档票房同比实现高增长的确定性较强,有望打破国庆档41.56亿元的历史最高记录。

如图表4所示,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9月26日,时代商学院根据6家第三方机构对国庆档上映的《坚如磐石》、《前任4:英年早婚》、《志愿军:雄兵出击》等十部影片票房的超前预测进行计算,得出的国庆档票房区间为50.15亿一83.33亿元,超过2019年国庆档票房水平。

另据拓普数据9月26日发布的报告预测,如图表5所示,国庆档《坚如磐石》、《前任4:英年早婚》、《志愿军:雄兵出击》、《好像也没那么热血沸腾》、《贝肯熊:火星任务》、《莫斯科行动》、《汪汪队立大功2》等7部影片票房合计将达到65.3亿元;此外,万联证券9月27日发布的报告预测国庆档总票房为62.31亿元。

从影片供给来看,截至9月28日,国庆档已有12部影片定档,供给端较为充分;其中包含6部真人电影和6部动画电影;据猫眼专业版数据,多家第三方媒体预测将有3部影片具备冲击10亿元以上高票房的潜力,其中《坚如磐石》总票房在16亿—26亿元,《前任4:英年早婚》总票房在13.8亿—21.5亿元,《志愿军:雄兵出击》总票房在7.5亿—13亿元;从类型来看,头部影片题材包含主旋律战争片、悬疑犯罪片、爱情喜剧片,类型较为丰富。

从上市公司角度来看,国庆档影片中,中国电影主投主发了《志愿军:雄兵出击》、参投发行了《前任4:英年早婚》;万达电影则参投了《前任4:英年早婚》、《好像也没那么热血沸腾》两部影片;光线传媒(300251.SZ)主投了《坚如磐石》;奥飞娱乐(002292.SZ)主投了《贝肯熊:火星任务》。

【参考资料】

1. 《2023暑期档电影数据洞察》.猫眼研究院

2. 《【重磅】2023年上半年电影市场研究报告》.拓普数据

3. 《暑期档创影视记录,国庆档爆款影片花落谁家?》.光大证券

4. 《传媒行业跟踪报告:九部重点影片角逐国庆档,票房有望延续复苏态势》.万联证券

(全文6252字)

免责声明:本报告仅供时代商学院客户使用。本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的信息编制,但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报告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本报告所载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出价或征价。该等观点、建议并未考虑到个别投资者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客户私人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报告内容,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范围内,与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不存在法律禁止的利害关系。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之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权。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时代商学院”,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载
文章
2023
09/28
20:36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