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加载中 ...

华为割席陈春花、莫言遭司马南批判,谁在操控舆论利益链?

原创 王新喜 · 2022-07-08 17:17

华为割席陈春花、莫言遭司马南批判,谁在操控舆论利益链?

原创2022-07-08 15:17·王新喜

7月6日,华为发布声明:近期网络上有1万多篇夸大、演绎陈春花教授对华为的解读、评论;华为与陈春花教授无任何关系,华为不了解她,她也不可能了解华为。

同一天,在华为方面表示“陈春花不可能了解华为”后,陈春花也发表了声明称:这些文章并非本人所写;华为只是其学术研究的案例之一;已聘请律师就此类侵权行为追究责任。

事实上,此次华为与陈春花的“交锋”源起于后者在2017年1月其“春暖花开”中发表的一篇文章《与任正非先生:围炉日话》,文内曾详述了其和姚洋、田涛等老师,与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交流情景。

文章中所提到的任正非提前等候大家、转场时亲自驾车等细节,在不少自媒体撰写的文章中,变成了“华为军师陈春花”、“华为海军司令陈春花”、“任正非不顾华为高管的反对,坚持自己驾车接北大女教授陈春花”等说法。

从华为与陈春花互发声明这一结果来看,两者都是舆论的受害者。而令人愤怒的是,真正的施害者却在暗自发笑。

谁在“导演”舆论

从2017年到现在,陈春花这篇原始文章已不知经历了多少自媒体“创造性”加料、多少标题党“再造”和多少次的流量洗劫。“聋子听见哑巴说瞎子看到鬼了”,自媒体为博“眼球”不断加码的荒诞版本,终使华为忍无可忍。

从华为的声明内容不难看出,如果不是愤怒之极,像华为这样只专注于硬科技创新的绝对头部力量来说,断不会给出这样强硬的说法的。而真正的“伤人者”却在一次次收割流量之后一哄而散,留给企业和行业研究者一地鸡毛。

可悲的是,自媒体带节奏带出“事故”愈演愈烈,即便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莫言也难逃一劫,而在这场对莫言发动的舆论战争中,我们竟再一次看到了司马南的身影。

近日,此前战联想的司马南再掀起“舆论战”,连发多个视频批判莫言作品“暴露黑暗、揭示丑陋”。司马南的切入点,源自于2014年底莫言被香港中文大学授予荣誉文学博士时所说的一段讲话——

“如果谁想用文学来粉饰现实,如果用文学来赞美某一社会,我觉得这个作品的质量,是很值得怀疑的。我有一种偏见,我认为文学作品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文学艺术就是应该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揭示恶的成分。”

尽管在这段话中,莫言已十分严谨地表明了这样一个前提,那就是这只是其本人的“一种偏见”,但仍被司马南拿来大做文章。或许在司马南偏执的认知里,他认为文学作品只能唱赞歌和弘扬正能量。

事实上,莫言的文学作品更愿意直叙人间疾苦并不意外,毕竟他最崇拜的作家就是鲁迅。他曾说过:我愿意用我全部作品“换”鲁迅的一个短篇小说。可就算是鲁迅能够活在当下,恐怕也要被司马南哪里爱上纲上线地批判一番,通过工具名人来“丰满”自己的流量生意。

此外,为了持续做大舆论声量,司马南同样搬出了惯用的流量“套路”即屡试不爽的“爱国情怀”:除了批判莫言的文学作品之外,司马南还不断通过发问“莫言是否爱国”“莫言对西方该如何批判”等问题来挑逗公众的那根敏感神经。

尽管这轮口水盛宴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对战,因为莫言本人并没有亲自下场回应,司马南更像是一个小丑般在唱“独角戏”。尽管司马南批判莫言的那些内容根本不值得一驳,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些内容对一部分不甚了解莫言的人们来说,具有不小的杀伤力和蛊惑力。

因为无论人们是否愿意看到,如今的司马南已成为赛博网络中的超级大V,其影响力不容小觑,在新视6月13日-6月19日的视频号的排行榜中,“司马南频道”竟夺得了科技互联网行业中的首位。

司马南式“套路哲学”

坦白讲,能在极富刺激性的新闻面前依旧保持客观、理性之心的人群,始终是少数。在猎奇心态下,绝大多数人恐怕很难按捺住发言的冲动,他们并不会关注内容本身是否真实、消息来源是否可靠、谁对内容真伪进行核实并对结果负责。

这并不难理解,因为这是由新闻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比如在司马南的文章或视频当中,大多数内容都涉及科技、财富、城乡差别、贫富分化、国际关系等极为敏感的领域,这些都是最能带动和操控大众情绪的话题。这很像用一块红布在公牛面前抖动,网友们一看到这样的话题很容易情绪化,顾不得思考事件本身的真实性。

但从过去已曝出的种种“反转事件”来看,最终事实的真相往往与最初的消息相距甚远。

没有亲自采访过任正非与陈春花的自媒体,每一个都言之凿凿、生动细致的还原当时的情景,仿佛小编当时就在当事人身边全程观摩;没有看过莫言全部、甚至其中几部作品的自媒体,就可以对其文风、寓意毫无底线的品头论足。

某种角度上,这也印证了这样一个网络传播规律:越生动的可能越虚假,越热情亢奋的可能越虚假,越眉飞色舞的越虚假。夸大渲染、拼凑编造、肆意脑补,变成了一门没有门槛、更没有成本的生意,一门只关乎流量、名利的生意。

赛博世界,爽文为大。某种角度上,如果说如今的舆论风气或与司马南团队的“助推”不无关系,似乎一点也不为过。

作为成名于上世纪90年代的人,司马南早已深谙如何把控时代的风向,以及如何掌握流量的密码——剑指各行业中的大咖和名人,不断挥舞着“爱国”、“科学”、“正能量”等大旗,用号称独家的“猛料”做最“犀利”的批判。特别是,司马南极其善于上纲上线地给对方扣“帽子”,用一种“奇葩我自豪,不看算你输”的表达煽动舆论。

司马南能成为今天的流量大V并非其一人之力,在操纵舆论的背后早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链路:大打某种“价值观”,然而勾连一些关联自媒体形成一个“洋葱圈联盟”,将自己炮制或主观臆断的说法不断放大。

在这个“洋葱圈联盟”中,一般会出现三个圈层:最内核是核心圈,以1、2个自媒体主号为代表,目的是放出激进观点、博出流量;中间是发酵圈,以各类关联自媒体账号为辅,协同炒作,激化矛盾;最外围是社会圈,不少被蛊惑的个人评论无意间沦为舆情的“帮凶”。

当然,不容否认的是,司马南的“红”不乏也存在一些时代原因。不少有良知的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常常不屑于与其争辩或作壁上观,这也给了小人一次次得逞的机会。

只不过,对于司马南之流而言,故事讲多了恐怕有一天也会成为“事故”。毕竟,只有光明照到黑暗才能驱散黑暗,这句话不止适用于司马南口中的任何“工具人”,同样更适用于司马南本人。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载
文章
2022
07/08
17:17

推荐阅读